• 观点
    1. 作品
    1. 评论

        【评论】万里江山 千峰竞翠——浅析张大千先生的《苍莽幽翠图》

        分享到:
        作者:雅昌艺术网专稿来源:赵榆 曾一琰2014-08-22 14:11:34

        张大千先生是我国宋元以来最伟大的画家之一,就是在当代世界画坛,欧美的艺术评论界,也公认为是极少数世界级大师之一。1957年荣获纽约国际艺术协会金奖,被公选为“当代世界第一大画家”。他是一位全能艺术家,诗、书、画、印造诣均精,画路极广,山水、人物、花卉、翎毛,无不精妙;工笔、写意、水墨、重彩形神兼得,富有笔情墨趣;绘画理论独树一帜;鉴别收藏既精且富。


          张大千先生绘画一门成就最大,他的绘画创作和画风演变分为四个时期,两座高峰。四个时期与两座高峰是:第一时期是他的少年时期,画作才华耀眼,雅致动心。第二时期力追宋元,灿烂广博。第三时期是在发掘敦煌宝藏以后,他的技术与境界,上接南北朝隋唐,大气磅礴,精微蕴藉,无所不备。经过此次巡礼,形成自己的绘画风貌,此时的创作达到他的第一座高峰。正如徐悲鸿先生在四十年代所论:“张氏是当代画宗,驰名画坛已有三十年之久,於画无所不能,无所不工,尤其是他的人物堪称绝手,久享白描圣手之誉,公认为赵子昂后五百年来第一人,决非世俗所知的唐伯虎仇十洲之俦所能望其项背。”第四时期是晚年的“破彩”,他脱尽古人,见出自我,在那种墨韵渲染之中,初看似一片模糊,仔细领略,就觉得在渲染中现出空灵,令人心神豁朗,满纸蓊郁迷蒙的画面,似无线条,却又浓淡如意,层次分明,意象超出笔墨之外,此时的创作达到他的第二座高峰。


          最近,我们有幸看到新发现的张大千先生巨幅《苍莽幽翠图》横披,震撼心魄,为当今所见张大千先生最大的山水画,是张大千先生第一座创作高峰的代表之作中的精品,可堪称中国绘画史的里程碑。此一新发现,将会把人们对于张大千先生高超画技的认识,对于中国绘画的贡献,对于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的地位,做出崭新的评价与定位。


          《苍莽幽翠图》,高148厘米,宽356厘米,设色纸本。画面绘苍莽群山,千峰竞翠,一条大江,逶迤婉转,人民在江河两岸安居乐业,祖国山川,中华大地,富饶可爱。张大千先生在画上题一款一跋:一款为“乙酉中秋,斋中坐雨,图之破闷,尽两日之功写竟。蜀人张大千爰。”钤印“蜀人张爰”、“上静旧居”。另一跋为“晓迎幽翠树如盖,暮拂苍条挹清霭;远峰眉黛剪双眸,一曲飞泉动爽籁。拟石溪石涛略得苍莽之致,正所谓子久正脉也。稚柳吾弟清正,乙酉兄爰。”钤印“大风堂”、“迟秋簃”。


          乙酉年为公元1945年,这正值张大千先生赴敦煌潜心临摹上自元魏,下迄西夏千年壁画两年零七个月,画风丕变,又回到成都两年以后。虽然张大千先生在巨制《苍莽幽翠图》的跋中,谦称此画为拟石溪、石涛略得苍莽之致,正所谓黄公望正脉。实际,此时张大千先生已经在画坛经过三十余年驰骋拼搏。这三十多年,他从沉浸石涛、八大艺术,吸收石溪、渐江技法,上溯宋元,取资王蒙、吴镇、董源、巨然,到摩挲元魏壁画的冷野粗犷、隋代壁画的温朴宁静、唐代壁画的浓缛俊逸,汲取李唐、刘松年、马远、夏圭严整坚实的造型手法和刚健纵肆技巧,使张大千先生的画风发生丕变,脱离了古代名人与流派的影响,完全形成了他自己的绘画风格。从《苍莽幽翠图》不难看到,线描更加坚实挺秀,色彩转为富丽多变,气势愈为宏阔雄伟。同时在工笔与写意并用,青绿与泼墨兼施等技法上也有了许多发展。敦煌莫高窟中古时代那种高古而又清新,华丽而又典雅的艺术格调,深深地渗透到他的画面之中。《苍莽幽翠图》中大量使用石青、石绿、朱砂、朱膘等重色彩,也是受到敦煌壁画的启迪。总之,张大千先生此时的绘画艺术有了重大突破,这种突破不仅表现在形式上,更体现在艺术观念上,达到融会贯通,左右逢源,游刃自如的纯熟境地,出现了他的艺术思想和实践的升华。


          同时,张大千先生经过读万卷书,行万里路,师造化,足迹遍及全国名胜古迹,名山大川,青城、峨嵋是他的常驻处,衡岳是他的散步场,裹糇粮、策筇杖三登华岳,三上黄山。甚至平沙无垠不见人迹的边荒大漠,天水无际的海洋,廓落无穷的天空,都有过他的足迹。因他见多识广,对事物的表象与内容,能作透彻的了解,对生活的体验,对人生的理解,对宇宙群象,前人是无法想象和比拟的。在绘《苍莽幽翠图》之前,张大千先生早已经是丘壑存于胸中,山川尽收笔底,成竹在胸了,不然即便有鬼斧神工的本领,也难以用两天的时间,完成如此繁缛巨大的绘画工程。


          《苍莽幽翠图》在构图上,采用平远、深远、高远并用,峰峦冈埠,坡陀沙渚,起伏变幻无穷。溪、桥、茅舍,钓艇行人,章法严谨,结构奇突。林木葱郁,疏密有致,山川浑厚,草木华滋。笔笔是自家写出,亦笔笔从古人得来,深得自然山川的真趣,创前人所未造,示后人以难摹,妙在生面独开,仍不露自家法度,一片精彩,神来气来之作。笔法似取古人,而又出自新意,左右逢源,运用自如,精湛凝练,毓秀清润中含苍茫浑厚的韵味,变化无穷,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。并根据物体在特定的自然环境中的位置和不同变化,干、湿、浓、淡并施,达到了水晕墨障,墨不妄施,运墨而五色俱的佳境。整幅图画,大气磅礴,空灵澹宕,充分展示了张大千先生的绘画风格,是歌颂祖国山河的长诗,是描写祖国山河的文学巨著,是一部气势宏大的弘扬祖国山河的交响乐章,为张大千先生山水画之杰作。


          公元1945年,中国取得抗战胜利。张大千先生是一位爱国主义者,1937年他在上海举办大规模的个人画展,日本侵略军发起芦沟桥事变,他赶回北平接家眷,遭日寇软禁,迫为“北平艺术专科学校”教授。1938年才得以用计逃离北平,经上海、香港返回四川,卜居成都灌县青城山上清宫。中国人民经过八年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,取得胜利,张大千先生以异常兴奋的心情,绘制了《通景大墨荷》四屏、《通景西园雅集》八屏、《苍莽幽翠图》横披,三幅巨作。他拿出前两幅巨作在成都举办画展,庆祝抗战胜利,《苍莽幽翠图》横披,赠给谢稚柳先生,《通景大墨荷》四屏,现存台湾国立历史博物馆。


          张大千先生与谢稚柳先生是忘年交的挚友,年长谢稚柳先生十二岁,1942年曾邀谢稚柳先生赴敦煌相助。谢稚柳先生抗战胜利后,1945年到西安举办个人画展,再赴成都与张大千先生相会,筹备1946年在成都北路中国画苑的个人画展,出版《谢稚柳画集》。老友相逢,互诉友情,切磋画艺,无所不谈,来往甚密,并将《苍莽幽翠图》赠与谢稚柳先生,补写了以上的题跋,钤“大风堂”、“迟秋簃”二枚印章。


          张大千先生在此画上钤“迟秋簃”印章,说明此件画作一定是他最为心仪满意的作品,因为此枚图章尚有一段鲜无人知的最为高尚纯情、最富有浪漫色彩的爱情故事。“秋”即是当年在沪上的宁波名门望族李家的三小姐李秋君。张大千与李家为世交,吃住都在李家。李秋君与张大千同龄,小张大千四个月,她诗词书画样样精通,是有名的才女。在他们22岁那年,李父曾言将秋君许配给大千,大千因已有妻室跪辞,并刻图章“迟秋簃”,对这门错过的婚姻,对迟到的李秋君,表示高尚的尊敬与无限的惋惜之情。此后两家的友谊逾深,两人以兄妹相称,张大千每到上海都住在李家,“大风堂”画室设在李府。张大千举办画展、出书卖画,甚至收门生,都由李秋君操办。张大千是一位众人皆知的风流才子,一生有一妻三妾,在朝鲜、日本还有两位女友,逢场作戏的飞香艳遇更不在少数。可是对李秋君却是如兄如妹,终身相敬相爱,而不涉肌肤之亲的红粉知音,但秋君却一生未嫁。他们在一起谈诗论画,毫无杂念,张大千的重要画作,经常由李秋君题签、作跋。张大千对抗战胜利后绘制的《九歌图》十分满意,请李秋君抄录“九歌”原词,其中“河伯”、“山鬼”、“国殇”原词,用楷书抄录。张大千一生最挂念的亲友也是李秋君,1939年张大千在后方四川,惦记身处沦陷区上海的李秋君,特意用北苑南宫之法,给李秋君绘了一幅《峨嵋三顶》扇面,分享艺事进境之乐,遥寄无限思念之情。上个世纪六、七十年代,身在海外的张大千对朋友说:“何香凝不错,很照顾老朋友,秋君也是靠她照应,所以在共产党那边没有吃什么亏。”


          张大千在《苍莽幽翠图》上钤盖“迟秋簃”印章,一是对于此画成功非常满意,要与李秋君共飨艺事俱进的快乐;同时他知道谢稚柳先生的行程,是到重庆举办画展后回上海,定会将此画展示给李秋君,以表遥寄思念之情。


          谁料想谢稚柳先生回到上海以后,厄运接踵而至,先是1952年在“三反五反”运动中家被抄,人被法院判处单位管制一年,直到1984年才被平反纠正。“十年动乱”中又三次被抄家,人被隔离审查,强制劳动,此画也被抄走没收。所幸的是“天不灭曹”,此画历经劫难十余年竟然保存下来,没有被毁掉。正如谢稚柳先生的夫人陈佩秋先生在题跋中所说:“此图一九四五年大千先生为稚柳所写,文革中为造反派抄家取去,弃置仓库。日与尘垢相混,历十余载始得发还。画面及四边破损不堪,因为修补后付裱,并此记之。时癸未春分,健碧于名都城。”此画有幸被保存下来,经过裱装完好如新,并得以与世人见面,真乃是文物界之幸事,美术界之幸事,中华民族之幸事。



    • 张大千专题网站版权所有
    • ※中国美术家网(MEISHUJIA.CN)提供技术支持艺术交流※
    Processed in 0.086(s)   3 queries